擔驚受怕

成語拼音

dān jīng shòu pà

擔驚受怕成語解釋

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典故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爲兵戈擔驚受恐。”

成語典故

休聽那算命的胡說,撇下一個家業,擔驚受怕,去虎穴龍潭裏做買賣。(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一回)

成語造句

在那段動盪的歲月裏,人們每天都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總是擔驚受怕。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李四的普通人。李四家境貧寒,靠着給鎮上的富戶打零工維持生計。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羣流寇,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整個小鎮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李四也開始擔驚受怕,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他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出門,生怕遇到那些兇惡的流寇。 爲了保護家人,李四決定帶着他們逃離小鎮,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他們一路奔波,風餐露宿,歷經了許多艱難困苦。在逃亡的過程中,李四時刻保持着警惕,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緊張萬分。 終於,他們來到了一個相對平靜的村莊。李四以爲可以鬆一口氣了,然而,他很快發現這個村莊也並不完全安全。附近時常有一些山賊出沒,雖然沒有像那些流寇那麼殘暴,但也讓村民們整日提心吊膽。 李四一家不得不繼續過着擔驚受怕的日子。他每天努力勞作,希望能爲家人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他也時刻關注着周圍的動靜,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李四心中始終充滿了焦慮和不安,他不知道這種擔驚受怕的生活何時才能結束。直到有一天,朝廷的軍隊平定了附近的流寇和山賊,小鎮和村莊終於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李四和家人也終於可以安心地生活了,他們再也不用過那種擔驚受怕的日子。經過這段艱難的經歷,李四明白了,只有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中,人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這來之不易的和平,需要大家共同去守護和珍惜。 就如歷史上的許多時期,百姓們在戰亂中往往過着擔驚受怕的生活。例如三國時期,烽火連天,百姓們四處逃亡,生命和財產都得不到保障,每日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只有當天下太平,社會穩定,人們才能安居樂業,不再受這種恐懼和不安的折磨。擔驚受怕這個成語,正是對這種不安狀態的生動寫照。

擔驚受怕-成語圖片

擔驚受怕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