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豆见色
成语拼音
- dān dòu jiàn sè
箪豆见色成语解释
- 比喻计较小利。
典故出处
- 《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利益面前,他的本性暴露无遗,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与人争执不休,简直是箪豆见色。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王五的人。王五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却有着一颗贪婪的心。
王五生活的村子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位老人十分善良且乐于助人,经常拿出自己的粮食和财物去帮助那些更困难的村民。有一次,村子里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粮食收成大幅减少。老人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储存的大部分粮食来救济村民,大家都对老人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然而,王五看到老人拥有那么多的粮食,心中便生出了嫉妒和贪欲。他开始盘算着如何从老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终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王五找到老人,假惺惺地表示自己也想帮助村民,但是没有粮食。老人心地善良,没有看穿王五的心思,便给了他一些粮食。王五得到粮食后,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去帮助村民,而是偷偷藏了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五又故技重施,再次向老人索要粮食。老人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又给了他一些。就这样,王五一次又一次地向老人索取,而他的贪欲也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渐渐察觉到了王五的真面目。他意识到王五并不是真正想帮助村民,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老人非常失望和痛心,他没想到自己的善良竟然被王五这样利用。
终于,当王五再一次恬不知耻地来找老人要粮食时,老人愤怒地拒绝了他。王五顿时恼羞成怒,他竟然对老人破口大骂,完全不顾及老人曾经对他的帮助和恩情。
这件事情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村民们都对王五的行为感到不耻和唾弃。他们纷纷指责王五为了一点粮食就露出了丑恶的嘴脸,真的是“箪豆见色”。王五也因为自己的贪婪和自私,成为了村子里人人鄙夷的对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是多么的重要。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就忘记了道德和良知,否则就会像王五一样,被人们所唾弃。同时,我们也要珍惜那些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人,不要让他们的善良被恶意利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有些人为了争夺权力和财富,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朋友,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时刻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
箪豆见色-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