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名欺世

成语拼音

dào míng qī shì

盗名欺世成语解释

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典故出处

《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看似正直,实则干着种种见不得人的勾当,纯粹是盗名欺世之徒。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个人,他名叫王玄。 王玄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他自幼聪慧,且有着极大的野心。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被众人敬仰。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开始踏上了一条充满欺诈的道路。 起初,王玄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在一些文人聚会中崭露头角。他能言善辩,常常夸夸其谈,将一些别人的观点和见解据为己有,以此来博得众人的喝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名声渐渐传开。 一次,当地的一位大儒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王玄得知后,想尽办法混入其中。在研讨会上,他故技重施,将大儒和其他学者的观点巧妙融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误以为这些深刻的见解都是他自己的。众人对他的“才华”惊叹不已,他也因此名声大噪。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位细心的学者发现了王玄的端倪,开始暗中调查他。经过一番深入了解,这位学者发现王玄的许多所谓“成就”都是通过欺骗和抄袭得来的。他将此事揭露出来,一时间舆论哗然。 但王玄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他继续编造谎言,试图掩盖自己的丑行。他声称那些指责都是嫉妒他的人故意编造的,自己是清白无辜的。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王玄的行为可谓是盗名欺世,他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去窃取他人的名声和成就。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伦理,也给那些真正有才华、努力奋斗的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在历史上,这样盗名欺世的人并不少见。比如东汉末年的祢衡,以狂傲不羁闻名,但实际上他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博取名声而故作姿态。又如唐朝的一些文人墨客,为了追求虚名,不惜相互吹捧、阿谀奉承。这些人都如同王玄一样,最终都遭到了历史的唾弃。 盗名欺世的行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成就和名声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华和品德获得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自己光辉的足迹。而那些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声的人,终究会像王玄一样,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坚守正道,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高尚品德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盗名欺世-成语图片

盗名欺世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