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铃掩耳
成语拼音
- dào líng yǎn ěr
盗铃掩耳成语解释
-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典故出处
- 清·伤时子《苍鹰击·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以为自己偷偷做的坏事不会被发现,这种做法无异于盗铃掩耳,终究逃不过大家的眼睛。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叫晋国。晋国有个富有的贵族,名叫范吉射。范吉射家中珍宝无数,其中有一口极其珍贵的大钟,钟的造型精美,音质更是清脆悦耳,能传出很远很远。
范吉射对这口大钟喜爱有加,时常向人炫耀。这引起了一个小偷的注意,这个小偷心想,若是能将这口大钟偷到手,那可就发大财了。于是,小偷在一天夜里,悄悄地潜入了范吉射的家中。
当小偷来到放置大钟的房间时,却发现这口钟实在太大了,他根本无法将其搬走。小偷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大锤子,想要把钟敲碎,然后再将碎片带走。可是,当他刚敲了一下钟,那洪亮的钟声就响彻了整个府邸。小偷吓得惊慌失措,他心想:“这钟声这么响,一定会把其他人都引来的,这可怎么办呢?”
慌乱之中,小偷突然灵机一动,他觉得如果自己捂住自己的耳朵,听不到钟声,那么别人也应该听不到钟声了。于是,他赶紧找来一些东西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继续大胆地敲起钟来。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虽然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听不到钟声了,但钟声依然在寂静的夜里清晰地传了出去。
范吉射和家中的其他人听到钟声后,立刻带人赶了过来,当场就将小偷抓获。小偷自以为聪明的举动,最终让他自食恶果。
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盗铃掩耳”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自欺欺人的人。就如同小偷一样,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就能掩盖事实,却不知这种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和可笑。正如《吕氏春秋·自知》中所记载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明明犯了错误或者处于困境之中,却不愿意面对现实,而是选择自我欺骗,结果往往是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我们应该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吸取教训,要勇于面对现实,不要试图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来逃避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盗铃掩耳-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