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掇遗
成语拼音
- dào bù duō yí
道不掇遗成语解释
-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典故出处
-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败、杀人及剽动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这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真正做到了道不掇遗。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为安国。安国的国王致力于将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他非常重视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秩序。
在安国,有一位官员名叫李贤。李贤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常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
有一年,安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陷入了困境。李贤心急如焚,他立刻向国王进言,请求国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国王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组织了救灾工作。
在救灾的过程中,李贤不辞辛劳,日夜奔波在各个灾区。他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准确无误地发放到最需要的百姓手中,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由于李贤和其他官员的努力,安国的百姓们顺利地度过了这场灾难。百姓们对李贤感激涕零,纷纷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好官。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国在国王和众多像李贤这样的官员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百姓们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极佳。
在这个国家里,人们都以善良和诚信为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即使在路上看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也不会有人私自据为己有,而是会想方设法归还失主。这就如同“道不掇遗”所描述的那样,道路上没有人会去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
李贤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安国官员们的榜样。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每一个安国的百姓,让他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而安国也因为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吸引了周边国家的人们前来定居和贸易,国家愈发强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军事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当每个人都能秉持着正直和善良的心,做到“道不掇遗”,那么这个国家必然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人民也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正如古人云:“民无信不立。”只有当社会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才能够长治久安,不断发展进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道不掇遗-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