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补失
成语拼音
- dé bù bǔ shī
得不补失成语解释
-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典故出处
-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收获甚微,仔细盘算下来,完全是得不补失。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得失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诸侯国的君主一心想要扩张领土,增强自己的势力。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执意发动了一场对邻国的战争。战争初期,军队进展顺利,占领了不少土地和城池。君主为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决策无比正确。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局势开始发生变化。邻国组织起了顽强的抵抗,双方陷入了长期的拉锯战。为了维持战争,这个诸侯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百姓们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国内的农业生产因为大量青壮劳力被征调而遭受重创,经济也逐渐走向衰败。
同时,长期的战争让士兵们疲惫不堪,伤亡惨重。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社会陷入动荡之中。而占领的那些土地和城池,也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管理和镇守,反而成为了负担。
最终,这场战争以双方都疲惫不堪而收场。这个诸侯国虽然获得了一些土地,但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所得到的。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这个故事深刻地体现了“得不补失”的道理。就如同《汉书·贾谊传》中所说:“前车覆,后车诫。”历史上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君主和统治者因为贪图一时的利益而贸然行事,最终导致得不偿失的后果。他们只看到了眼前可能得到的好处,却忽视了背后潜在的巨大损失。而那些懂得权衡利弊,以长远眼光看待问题的人,往往能够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境,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和代价。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在做决策之前,全面考虑得失,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收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得不补失-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