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補失

成語拼音

dé bù bǔ shī

得不補失成語解釋

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同得不償失”。

典故出處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權遂徵夷州,得不補失。”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件事情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終收穫甚微,仔細盤算下來,完全是得不補失。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得失之間的故事令人感慨萬千。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的君主一心想要擴張領土,增強自己的勢力。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執意發動了一場對鄰國的戰爭。戰爭初期,軍隊進展順利,佔領了不少土地和城池。君主爲此沾沾自喜,認爲自己的決策無比正確。 然而,隨着戰爭的持續,局勢開始發生變化。鄰國組織起了頑強的抵抗,雙方陷入了長期的拉鋸戰。爲了維持戰爭,這個諸侯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百姓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國內的農業生產因爲大量青壯勞力被徵調而遭受重創,經濟也逐漸走向衰敗。 同時,長期的戰爭讓士兵們疲憊不堪,傷亡慘重。許多家庭失去了親人,社會陷入動盪之中。而佔領的那些土地和城池,也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去管理和鎮守,反而成爲了負擔。 最終,這場戰爭以雙方都疲憊不堪而收場。這個諸侯國雖然獲得了一些土地,但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了所得到的。國家的實力被嚴重削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這個故事深刻地體現了“得不補失”的道理。就如同《漢書·賈誼傳》中所說:“前車覆,後車誡。”歷史上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許多君主和統治者因爲貪圖一時的利益而貿然行事,最終導致得不償失的後果。他們只看到了眼前可能得到的好處,卻忽視了背後潛在的巨大損失。而那些懂得權衡利弊,以長遠眼光看待問題的人,往往能夠避免陷入這樣的困境,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面臨類似的選擇。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誘惑,而忽略了潛在的風險和代價。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在做決策之前,全面考慮得失,避免因爲一時的衝動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收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得不補失-成語圖片

得不補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