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成语拼音
-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语解释
- 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典故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成语典故
- 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
成语造句
-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事例证明,那些秉持正义、为民众谋福祉的统治者往往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而那些残暴无道、只图私利的则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君主名为纣王。纣王执政初期,也是有过一番作为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变得骄奢淫逸、荒淫无道。他大兴土木,建造奢华的宫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沉湎酒色,终日与美女玩乐,不理朝政;他还听信谗言,残害忠良,使得许多贤臣良将纷纷离去。
纣王的种种暴行,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而与此同时,在西方的周国,君主姬昌却施行仁政。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许多有识之士都慕名前来投靠。姬昌重视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经济,让周国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纣王感到不满,而对周国充满了向往。终于,周武王姬发顺应民心,率领大军讨伐纣王。在周武王的号召下,各路诸侯纷纷响应,他们带着自己的军队前来助战。而纣王这边,由于他的无道,许多士兵都不愿意为他卖命,军队士气低落。
最终,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败纣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这正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典型事例。正如《孟子》中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纣王虽然拥有强大的国家和军队,但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人和”,所以最终走向了失败;而周武王因为施行仁政,得到了百姓和诸侯的支持,所以能够取得胜利。
历史不断地证明着这个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如果能够秉持正义,施行仁政,关爱百姓,那么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能够繁荣昌盛;反之,如果统治者昏庸无道,欺压百姓,那么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反抗,最终走向灭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只有做一个善良、正直、有道德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