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坛拜将

成语拼音

dēng tán bài jiàng

登坛拜将成语解释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典故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没坛场,具礼乃耳。’王许之。”

成语典故

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成语造句

当年刘邦在汉中,筑坛拜将,重用韩信,最终成就了一番帝业。

成语故事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天下局势动荡不安。秦末汉初,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都渴望在这乱世之中建立一番功业。 刘邦,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人物,在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后,势力逐渐壮大。然而,他深知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要有杰出的将领来辅佐自己。 一日,刘邦麾下的萧何向他极力推荐了一位名叫韩信的人。萧何认为韩信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若能得到重用,必能为刘邦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助力。刘邦虽然对韩信有所疑虑,但出于对萧何的信任,还是决定给韩信一个机会。 于是,刘邦决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来正式任命韩信为大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刘邦命人搭建起高台,台下聚集了众多将士。韩信身着崭新的战袍,英姿飒爽地走上高台。 刘邦亲自登台,当着众人的面,郑重地将大将的印绶交到韩信手中,并宣布从此韩信就是他的大将军,将统领全军。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登坛拜将”。 韩信果然不负众望,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力,带领刘邦的军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战术,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一次次打破敌军的防线,为刘邦夺取了大片土地。 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率领大军连连击败项羽的军队,使得刘邦逐渐占据了优势。最终,刘邦在韩信等一众能臣猛将的辅佐下,成功击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登坛拜将”这一典故,体现了刘邦的用人之明和韩信的卓越才能。刘邦能够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权力,这是他能够成就帝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韩信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 正如《史记》中所记载的那样,刘邦通过“登坛拜将”这一举措,为自己的事业找到了一位得力的助手,从而开启了大汉王朝辉煌的篇章。这一成语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激励着后人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同时也提醒着有才华的人要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登坛拜将-成语图片

登坛拜将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