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壇拜將
成語拼音
- dēng tán bài jiàng
登壇拜將成語解釋
- 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
典故出處
- 《史記·淮陰侯列傳》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沒壇場,具禮乃耳。’王許之。”
成語典故
- 這瀝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將之榮。★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
成語造句
- 當年劉邦在漢中,築壇拜將,重用韓信,最終成就了一番帝業。
成語故事
- 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天下局勢動盪不安。秦末漢初,各路英雄豪傑紛紛崛起,都渴望在這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業。
劉邦,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人物,在經歷了諸多艱難險阻後,勢力逐漸壯大。然而,他深知要想成就大業,必須要有傑出的將領來輔佐自己。
一日,劉邦麾下的蕭何向他極力推薦了一位名叫韓信的人。蕭何認爲韓信有着非凡的軍事才能,若能得到重用,必能爲劉邦的事業帶來巨大的助力。劉邦雖然對韓信有所疑慮,但出於對蕭何的信任,還是決定給韓信一個機會。
於是,劉邦決定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來正式任命韓信爲大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劉邦命人搭建起高臺,臺下聚集了衆多將士。韓信身着嶄新的戰袍,英姿颯爽地走上高臺。
劉邦親自登臺,當着衆人的面,鄭重地將大將的印綬交到韓信手中,並宣佈從此韓信就是他的大將軍,將統領全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登壇拜將”。
韓信果然不負衆望,他憑藉着卓越的軍事智慧和果敢的決斷力,帶領劉邦的軍隊在戰場上屢戰屢勝。他巧妙地運用各種戰術,聲東擊西、圍魏救趙,一次次打破敵軍的防線,爲劉邦奪取了大片土地。
在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韓信更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率領大軍連連擊敗項羽的軍隊,使得劉邦逐漸佔據了優勢。最終,劉邦在韓信等一衆能臣猛將的輔佐下,成功擊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登壇拜將”這一典故,體現了劉邦的用人之明和韓信的卓越才能。劉邦能夠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權力,這是他能夠成就帝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韓信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成爲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軍事將領。
正如《史記》中所記載的那樣,劉邦通過“登壇拜將”這一舉措,爲自己的事業找到了一位得力的助手,從而開啓了大漢王朝輝煌的篇章。這一成語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激勵着後人要善於發現人才、重用人才,同時也提醒着有才華的人要抓住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登壇拜將-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