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首下气

成语拼音

dī shǒu xià qì

低首下气成语解释

形容有所畏惧而不得不屈服。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为了保住这份高薪职位,以养活全家大小,他不得不低首下气,忍气吞声。

成语造句

他在面对权威时,从未低首下气,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明的书生。他出身贫寒,但却心怀大志,一心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李明勤奋好学,日夜苦读,终于迎来了科举考试的日子。他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然而,当放榜的那一天到来时,他却发现自己名落孙山。这对李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 但李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决定继续努力,来年再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准备考试,他四处拜访名师,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王夫子。王夫子见李明如此勤奋好学,便答应收他为徒。 在王夫子的指导下,李明的学问日益精进。可是,在一次与其他学子的交流中,李明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开始向其他学子虚心请教。在这个过程中,他常常要低首下气地去询问别人,有时甚至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轻视,但他都默默地忍受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李明终于在第二次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高中状元。他被朝廷授予了重要的官职,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在官场上,李明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尽管他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他依然能够做到不骄不躁,对下属和百姓都非常友善和关爱。有一次,地方上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李明主动请缨前往灾区视察,并积极组织救灾工作。在救灾的过程中,他与百姓们同甘共苦,丝毫没有架子,依旧低首下气地倾听百姓们的诉求和困难。 正是因为李明这种谦虚、勤奋和善良的品质,他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和朝廷的器重。他的事迹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李明这样能够低首下气、虚心求教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孔子,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要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正是这种谦逊的态度,使得孔子成为了一代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低首下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而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地位,都应该学会放下架子,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低首下气-成语图片

低首下气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