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首下氣

成語拼音

dī shǒu xià qì

低首下氣成語解釋

形容有所畏懼而不得不屈服。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爲了保住這份高薪職位,以養活全家大小,他不得不低首下氣,忍氣吞聲。

成語造句

他在面對權威時,從未低首下氣,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明的書生。他出身貧寒,但卻心懷大志,一心想要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李明勤奮好學,日夜苦讀,終於迎來了科舉考試的日子。他滿懷信心地走進考場,發揮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然而,當放榜的那一天到來時,他卻發現自己名落孫山。這對李明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感到無比的失落和沮喪。 但李明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決定繼續努力,來年再戰。爲了能夠更好地準備考試,他四處拜訪名師,希望能從他們那裏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巧。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學者王夫子。王夫子見李明如此勤奮好學,便答應收他爲徒。 在王夫子的指導下,李明的學問日益精進。可是,在一次與其他學子的交流中,李明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還是存在不足。爲了彌補這些不足,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驕傲和自尊,開始向其他學子虛心請教。在這個過程中,他常常要低首下氣地去詢問別人,有時甚至會遭到別人的嘲笑和輕視,但他都默默地忍受了下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積累,李明終於在第二次科舉考試中一舉成名,高中狀元。他被朝廷授予了重要的官職,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在官場上,李明始終保持着謙遜的態度。儘管他的地位越來越高,但他依然能夠做到不驕不躁,對下屬和百姓都非常友善和關愛。有一次,地方上發生了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李明主動請纓前往災區視察,並積極組織救災工作。在救災的過程中,他與百姓們同甘共苦,絲毫沒有架子,依舊低首下氣地傾聽百姓們的訴求和困難。 正是因爲李明這種謙虛、勤奮和善良的品質,他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朝廷的器重。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明這樣能夠低首下氣、虛心求教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孔子,他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強調了要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正是這種謙遜的態度,使得孔子成爲了一代聖人,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低首下氣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不能驕傲自滿,而要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無論我們處於何種地位,都應該學會放下架子,虛心向他人學習,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低首下氣-成語圖片

低首下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