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之仪

成语拼音

dì zhǔ zhī yí

地主之仪成语解释

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同地主之谊”。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朋友来家里做客,我自然要尽好招待之责,不能失了地主之仪。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繁荣的小镇。小镇上有一位富有的地主,名叫李员外。 李员外拥有大片的土地和众多的佃户,家境殷实。他虽然富有,但却并不仗势欺人,反而以善良和慷慨闻名。 有一年,小镇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许多百姓生活陷入了困境。李员外看到百姓们的艰难处境,心中十分不忍。他决定打开自家的粮仓,拿出粮食来救济那些受灾的百姓。他不仅给百姓们提供了食物,还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李员外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关怀。他亲自到百姓中间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苦衷,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他的善举让百姓们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旱灾终于过去,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而李员外的慷慨和善良也深深地印在了百姓们的心中。人们纷纷传颂着他的事迹,对他赞不绝口。 后来,有一位外地的官员路过小镇,听闻了李员外的事情。这位官员对李员外的行为深感敬佩,于是特意前去拜访他。当官员见到李员外时,李员外热情地接待了他,尽显地主之仪。他摆下丰盛的宴席,与官员畅谈,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对小镇的热爱。 官员被李员外的真诚和热情所打动,他感慨地说:“李员外,您的所作所为真是令人钦佩。您展现出的地主之仪,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风范。”李员外谦逊地笑了笑,说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大家。” 从此,“地主之仪”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周到的接待和款待,也体现了一种尊重和礼貌的态度。而李员外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激励着后人要心怀善意,乐于助人,展现出应有的风度和品格。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李员外这样以地主之仪待人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在古代的一些名门望族中,主人常常会以隆重的礼仪和热情的款待来迎接宾客,展示家族的风范和底蕴。这种地主之仪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地主,但地主之仪所蕴含的热情、周到、尊重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无论是在家庭、社交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用这种精神来对待他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地主之仪-成语图片

地主之仪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