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之儀

成語拼音

dì zhǔ zhī yí

地主之儀成語解釋

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的招待義務。同地主之誼”。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朋友來家裏做客,我自然要盡好招待之責,不能失了地主之儀。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的小鎮。小鎮上有一位富有的地主,名叫李員外。 李員外擁有大片的土地和衆多的佃戶,家境殷實。他雖然富有,但卻並不仗勢欺人,反而以善良和慷慨聞名。 有一年,小鎮遭遇了罕見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許多百姓生活陷入了困境。李員外看到百姓們的艱難處境,心中十分不忍。他決定打開自家的糧倉,拿出糧食來救濟那些受災的百姓。他不僅給百姓們提供了食物,還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 在這個過程中,李員外展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關懷。他親自到百姓中間去,傾聽他們的訴求和苦衷,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他的善舉讓百姓們對他充滿了感激之情。 隨着時間的推移,旱災終於過去,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而李員外的慷慨和善良也深深地印在了百姓們的心中。人們紛紛傳頌着他的事蹟,對他讚不絕口。 後來,有一位外地的官員路過小鎮,聽聞了李員外的事情。這位官員對李員外的行爲深感敬佩,於是特意前去拜訪他。當官員見到李員外時,李員外熱情地接待了他,盡顯地主之儀。他擺下豐盛的宴席,與官員暢談,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對小鎮的熱愛。 官員被李員外的真誠和熱情所打動,他感慨地說:“李員外,您的所作所爲真是令人欽佩。您展現出的地主之儀,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和風範。”李員外謙遜地笑了笑,說道:“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只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幫助大家。” 從此,“地主之儀”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主人對客人的熱情、周到的接待和款待,也體現了一種尊重和禮貌的態度。而李員外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美談,激勵着後人要心懷善意,樂於助人,展現出應有的風度和品格。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員外這樣以地主之儀待人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在古代的一些名門望族中,主人常常會以隆重的禮儀和熱情的款待來迎接賓客,展示家族的風範和底蘊。這種地主之儀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形式,更是一種內在的修養和品德的體現。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關愛,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當今社會,我們雖然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地主,但地主之儀所蘊含的熱情、周到、尊重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無論是在家庭、社交還是工作中,我們都可以用這種精神來對待他人,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氛圍。

地主之儀-成語圖片

地主之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