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扶西倒

成语拼音

dōng fú xī dǎo

东扶西倒成语解释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典故出处

宋·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醚。”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处理工作时毫无主见,结果总是东扶西倒,哪边都没处理好。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国家曾陷入了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宛如一个东扶西倒的人,在风雨中艰难地维持着平衡。 在某个时期,有一个名为安国的小国。这个国家的君主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当时,周围的大国林立,彼此之间争斗不断。安国时常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威胁。 一次,东边的大国甲对安国施压,要求其缴纳大量的贡品,并在一些事务上服从自己的安排。安国君主害怕大国甲的强大武力,便唯唯诺诺地答应了,倾尽全力满足大国甲的要求,这使得国内民众负担加重,怨声载道。然而,没过多久,西边的大国乙又对安国表示不满,指责安国与大国甲走得太近,威胁要对安国发动战争。安国君主一听,顿时慌了神,赶紧又去讨好大国乙,甚至不惜违背对大国甲的承诺,试图以此来平息大国乙的怒火。 就这样,安国在大国甲和大国乙之间左右摇摆,东扶西倒,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国内的有识之士纷纷劝谏君主,要有自己的主见和骨气,不能一味地迎合他人,但君主却置若罔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国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为其换来和平与稳定,反而让其他国家更加轻视它。最终,安国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越陷越深,国家的实力也被逐渐消耗殆尽。 历史上,类似安国这样东扶西倒的例子并不少见。它们往往因为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而在复杂的局势中迷失了方向。正如《后汉书·朱浮传》中所记载的:“惜乎弃休令之嘉名,造枭鸱之逆谋,捐传世之庆祚,招破败之重灾,高论尧、舜之道,不忍桀、纣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这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抉择时,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不能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祸患。 我们应当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汲取教训,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以智慧和勇气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而不是如同那东扶西倒之人,在摇摆不定中迷失自我。

东扶西倒-成语图片

东扶西倒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