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之志

成语拼音

dōng shān zhī zhì

东山之志成语解释

指隐居的念头。

典故出处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成语典故

时与风流儒雅之士,置酒高会,吟咏先王遗风,翛然有东山之志。★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

成语造句

他一直渴望能摆脱眼前的纷扰,去追寻心中那如同东山之志般的宁静与高远。

成语故事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他出身名门世家,年少时就才华出众,聪慧过人。 起初,谢安隐居在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名士游山玩水,吟诗作画,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声名远扬,但却无意于仕途。当时的人们都对他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感到十分钦佩。 然而,当时的东晋王朝面临着诸多危机。北方的前秦势力日益强大,对东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国家危难之际,朝廷多次征召谢安出山,希望他能为国家效力。 一开始,谢安依然不为所动,继续享受着他的隐居生活。但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置身事外。终于,他决定放下自己的东山之乐,挺身而出,担当起拯救国家的重任。 谢安应召入朝后,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他冷静地分析局势,积极谋划应对之策。在他的努力下,东晋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后来,前秦苻坚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东晋上下人心惶惶。但谢安却镇定自若,他精心部署,选派得力将领迎敌。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指挥若定,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东晋的江山,也让谢安声名大振。 此后,谢安继续为国家操劳,为东晋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虽然身处高位,但依然保持着谦逊和淡泊的品质。 谢安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东山之志”这个成语。他在隐居时能够坚守自己的本心和志向,不被外界的名利所诱惑;而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又能毅然决然地放弃个人的安逸生活,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保卫中去。他的这种精神和品质,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敬仰。正如《晋书·谢安传》中所记载:“谢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谢安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东山之志并非只是空谈,而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抉择时,能够以大局为重,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山之志-成语图片

东山之志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