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疑虚猲
成语拼音
- dòng yí xū gé
恫疑虚猲成语解释
- 虚张声势,恐吓威胁。同恫疑虚喝”。
典故出处
- 《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洞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战国策齐策一》作恫疑虚猲”。
成语典故
- 凡夫恫疑虚猲,荒渺浮夸,举无所施其伎焉者,得此道也。★严复《救亡决论》
成语造句
- 面对他人的质疑,他试图通过恫疑虚猲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但最终还是被识破了。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厉公想要扩张自己的势力,便将目光投向了邻国许国。
许国虽然是个小国,但也有着自己的尊严和抵抗力量。郑厉公为了能够顺利夺取许国,便想出了一个计谋。
他派遣使者前往许国,故意表现出一副强大而不可一世的样子,对许国进行各种恐吓和威胁。使者在许国朝堂之上,言辞犀利,夸大郑国的军事实力,试图让许国上下陷入恐慌之中。
许国的大臣们面对郑国使者的恫疑虚猲,一开始确实有些慌乱。然而,其中有一位睿智的老臣站了出来,他冷静地分析道:“郑国虽强,但他们的这种恐吓未必是真实的。我们不能仅凭他们的言语就自乱阵脚,而应该冷静观察,分析他们的实际行动。”
许国国君听取了老臣的建议,没有被郑国的恫疑虚猲所吓倒。他们加强了国内的防御,积极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
而郑厉公这边,见许国并没有如他所愿陷入混乱,便决定发动真正的进攻。然而,当郑国军队真正与许国军队交锋时,却发现许国的抵抗非常顽强。
许国上下一心,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合理的战术,与郑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郑厉公原本以为可以轻松取胜,却陷入了苦战之中。
最终,郑国虽然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郑厉公意识到,仅仅依靠恫疑虚猲是无法真正征服一个国家的,必须要有真正的实力和智慧。
而许国通过这次经历,也明白了在面对强敌的威胁和恐吓时,不能轻易屈服,要保持冷静和坚定,才能守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试图通过恫疑虚猲来达到目的的人。我们不能被他们表面上的气势所吓倒,而要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看清事情的本质,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立场。同时,我们也不能仅仅依靠虚张声势来做事,而要有真正的能力和行动,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正如古人所说:“实至名归,而非虚声恫吓所能得也。”
恫疑虚猲-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