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成语拼音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成语解释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典故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坚持不懈地钻研,就会发现正如古语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成语故事
- 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名叫董遇的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对知识有着无尽的渴望。
董遇生活的时代,书籍并不像如今这般普及,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有限。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对学习的执着,想尽办法去读书。
董遇家境贫寒,白天他需要忙于劳作以维持生计。然而,他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每天晚上,当其他人都已经休息时,他便在微弱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
由于书籍得来不易,董遇格外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对于一些重要的书籍,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读。有时候,他会为了弄明白一个道理或理解一段文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旁人对他如此执着于反复读书感到十分不解,甚至有人嘲笑他这样是在做无用功。但董遇却不以为然,他坚信通过不断地阅读,知识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明晰。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前来请教董遇,抱怨自己读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什么收获。董遇微笑着对他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不能急于求成,要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反复去思考,自然就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年轻人听了董遇的话,半信半疑地回去尝试。他按照董遇的方法,对一些经典书籍反复诵读。渐渐地,他发现以前那些觉得晦涩难懂的内容,如今竟变得清晰明了起来。他终于体会到了董遇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董遇的名声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向他请教读书的方法。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要多读、反复读。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人都养成了反复读书的好习惯,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董遇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诠释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他的事迹也被后人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前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学者和文人都曾得益于这种反复读书的方法。就如同孔子韦编三绝,反复研读《周易》,最终成为一代圣人;又如孙康映雪读书,不畏严寒,一遍又一遍地汲取知识的养分。他们都深知,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奥秘,才能在学问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成语,也成为了鼓励人们勤奋读书、深入探究知识的经典名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