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成語拼音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成語解釋
- 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典故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難以理解的內容,但只要堅持不懈地鑽研,就會發現正如古語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末年,有一個名叫董遇的人。他自幼勤奮好學,對知識有着無盡的渴望。
董遇生活的時代,書籍並不像如今這般普及,獲取知識的途徑相對有限。但他憑藉着自己的毅力和對學習的執着,想盡辦法去讀書。
董遇家境貧寒,白天他需要忙於勞作以維持生計。然而,他從未放棄過對知識的追求。每天晚上,當其他人都已經休息時,他便在微弱的燈光下,如飢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
由於書籍得來不易,董遇格外珍惜每一次閱讀的機會。對於一些重要的書籍,他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研讀。有時候,他會爲了弄明白一個道理或理解一段文字,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旁人對他如此執着於反覆讀書感到十分不解,甚至有人嘲笑他這樣是在做無用功。但董遇卻不以爲然,他堅信通過不斷地閱讀,知識會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明晰。
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前來請教董遇,抱怨自己讀了很多書卻依然沒有什麼收穫。董遇微笑着對他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不能急於求成,要靜下心來,一遍又一遍地去讀,反覆去思考,自然就能領悟其中的真諦。”
年輕人聽了董遇的話,半信半疑地回去嘗試。他按照董遇的方法,對一些經典書籍反覆誦讀。漸漸地,他發現以前那些覺得晦澀難懂的內容,如今竟變得清晰明瞭起來。他終於體會到了董遇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董遇的名聲漸漸傳開,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向他請教讀書的方法。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要多讀、反覆讀。在他的影響下,許多人都養成了反覆讀書的好習慣,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董遇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世人詮釋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道理。他的事蹟也被後人傳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前行。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學者和文人都曾得益於這種反覆讀書的方法。就如同孔子韋編三絕,反覆研讀《周易》,最終成爲一代聖人;又如孫康映雪讀書,不畏嚴寒,一遍又一遍地汲取知識的養分。他們都深知,只有通過不斷地閱讀和思考,才能真正領悟知識的奧祕,才能在學問的道路上不斷取得進步。而“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成語,也成爲了鼓勵人們勤奮讀書、深入探究知識的經典名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