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是独非
成语拼音
- dú shì dú fēi
独是独非成语解释
- 指不采纳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
典故出处
- 《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亦不可独是独非,皆由圣旨。”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顾他人意见,只凭自己的想法来判断,这种独是独非的做法很难让人信服。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的朝堂之上,有一位权臣名叫石厚。石厚仗着自己父亲石碏在朝中的威望,平日里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石厚有一个好友名叫州吁,是卫国国君的庶子。州吁野心勃勃,一直妄图夺取国君之位。石厚为了帮助州吁达成目的,不断地为他出谋划策。
当时卫国国君卫桓公性格懦弱,对州吁和石厚的行为并未加以严厉制止。这使得州吁和石厚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
终于,州吁找到机会发动政变,杀害了卫桓公,自己登上了国君之位。然而,州吁的篡位之举并未得到卫国百姓和其他诸侯国的认可。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石碏看到卫国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心中十分忧虑。他深知自己儿子石厚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石碏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行动来挽救卫国。
他暗中联络了一些对州吁不满的大臣,密谋推翻州吁的统治。同时,石碏还派人前往邻国陈国,请求陈国的帮助。
在石碏等人的精心策划下,陈国答应协助他们。石碏设计将州吁和石厚骗到了陈国。当州吁和石厚到达陈国后,立即被陈国军队逮捕。
此时,石碏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一边是卫国的国家利益。他知道石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如果放过他,卫国将永无宁日。
最终,石碏以国家大义为重,坚决地决定处死州吁和石厚。他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卫国百姓和大臣们的支持,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
石碏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因为石厚是自己的儿子就偏袒他,而是坚定地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随波逐流,不独是独非。他以公正的态度看待问题,为了卫国的稳定和安宁,不惜牺牲自己的亲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是非对错时,我们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和情感,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评判。不能像石厚和州吁那样,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而不顾及他人的看法和整个社会的公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独是独非-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