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是獨非

成語拼音

dú shì dú fēi

獨是獨非成語解釋

指不採納衆議,是與非自己說了算,獨斷專行。

典故出處

《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後庶績鹹熙,風雨交泰,亦不可獨是獨非,皆由聖旨。”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處理問題時,常常不顧他人意見,只憑自己的想法來判斷,這種獨是獨非的做法很難讓人信服。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朝堂之上,有一位權臣名叫石厚。石厚仗着自己父親石碏在朝中的威望,平日裏飛揚跋扈,爲所欲爲。 石厚有一個好友名叫州籲,是衛國國君的庶子。州籲野心勃勃,一直妄圖奪取國君之位。石厚爲了幫助州籲達成目的,不斷地爲他出謀劃策。 當時衛國國君衛桓公性格懦弱,對州籲和石厚的行爲並未加以嚴厲制止。這使得州籲和石厚更加肆無忌憚,他們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等待時機。 終於,州籲找到機會發動政變,殺害了衛桓公,自己登上了國君之位。然而,州籲的篡位之舉並未得到衛國百姓和其他諸侯國的認可。國內局勢動盪不安,人心惶惶。 石碏看到衛國陷入如此混亂的局面,心中十分憂慮。他深知自己兒子石厚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石碏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採取行動來挽救衛國。 他暗中聯絡了一些對州籲不滿的大臣,密謀推翻州籲的統治。同時,石碏還派人前往鄰國陳國,請求陳國的幫助。 在石碏等人的精心策劃下,陳國答應協助他們。石碏設計將州籲和石厚騙到了陳國。當州籲和石厚到達陳國後,立即被陳國軍隊逮捕。 此時,石碏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一邊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石厚,一邊是衛國的國家利益。他知道石厚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如果放過他,衛國將永無寧日。 最終,石碏以國家大義爲重,堅決地決定處死州籲和石厚。他的這一決定得到了衛國百姓和大臣們的支持,大家都稱讚他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 石碏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因爲石厚是自己的兒子就偏袒他,而是堅定地秉持着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不隨波逐流,不獨是獨非。他以公正的態度看待問題,爲了衛國的穩定和安寧,不惜犧牲自己的親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是非對錯時,我們不能只考慮個人的利益和情感,而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去評判。不能像石厚和州籲那樣,爲了自己的私慾而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只堅持自己認爲對的,而不顧及他人的看法和整個社會的公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獨是獨非-成語圖片

獨是獨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