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长补短

成语拼音

duàn chāng bǔ duǎn

断长补短成语解释

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典故出处

《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我们在面对自身不足时,应当学会汲取他人之长,来断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为陈国。陈国的国王非常有智慧且善于治理国家,在他的带领下,陈国日益繁荣昌盛。 在王宫中,有两位大臣,一位叫李臣,一位叫张臣。李臣机智聪慧,但有时过于自负;张臣则沉稳内敛,但缺乏一些果断。这两人在处理政务时,常常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分歧。 一次,陈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决策,关于与邻国的贸易往来。李臣主张采取激进的策略,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张臣则认为应该稳健行事,避免风险。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国王看到他们的争执,陷入了沉思。他明白两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李臣的激进或许能带来突破,但也可能带来风险;张臣的稳健固然重要,但有时也会错失一些机会。 于是,国王决定将两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二人皆为国家之栋梁,但如同长短不一之木。今需断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李臣和张臣听后,恍然大悟。 从那以后,李臣开始学习张臣的沉稳,在做决策时更加谨慎地考虑后果;而张臣也借鉴李臣的果断和勇敢,不再犹豫不决。他们相互合作,将各自的长处发挥出来,弥补对方的短处。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陈国的政务处理得更加出色,国家的发展也更加顺利。与邻国的贸易往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使陈国的财富增加,还增进了与邻国的友好关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了别人的长处。只有像陈国的这两位大臣一样,学会断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断长补短-成语图片

断长补短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