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簿公堂

成语拼音

duì bù gōng táng

对簿公堂成语解释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典故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们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然而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最终竟走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商人,一个叫李甲,一个叫王乙。他们平日里都经营着自己的店铺,生意也算红火。 有一天,李甲购进了一批珍贵的货物,准备大赚一笔。然而,这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导致部分货物受损。李甲认为这是负责运输的王乙的过错,要求王乙赔偿损失。但王乙却坚决不承认是自己的责任,他觉得运输过程中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货物受损是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造成的。 两人为此争执不下,矛盾日益激化。李甲见王乙不肯赔偿,一怒之下,将王乙告上了官府,要求在公堂之上对质,这便是所谓的“对簿公堂”。 在公堂上,李甲详细陈述了事情的经过,指责王乙没有妥善保管货物。而王乙也据理力争,提供了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在运输过程中并无过错。县令面对双方的争辩,一时也难以决断。 为了查明真相,县令开始查阅各种典籍和案例,寻找类似的情况作为参考。他发现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纠纷,在那些案例中,判断责任的关键在于证据的充分性和合理性。于是,县令仔细审查了双方提供的证据,并且派人去调查了运输途中的实际情况。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货物受损并非完全是王乙的责任,而是在运输途中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这是人力无法预料和避免的。李甲在得知这个结果后,也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和鲁莽,他主动向王乙道歉,王乙也表示愿意和李甲共同承担损失。 最终,这场纠纷在县令的公正裁决下得以妥善解决。通过这次事件,李甲和王乙都明白了在遇到问题时,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就互相指责,而应该冷静地寻找证据,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解决争端。而“对簿公堂”这个成语,也让人们记住了在面对分歧和争议时,要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来寻求真相和解决办法,不能意气用事。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制度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尊重法律,依法行事。

对簿公堂-成语图片

对簿公堂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