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口阿师
成语拼音
- duō kǒu ā shī
多口阿师成语解释
- 指喜欢多话的人。
典故出处
- 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讨论问题时,他总是固执己见,完全不听别人的意见,活脱脱像个多口阿师。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非常特别的人物,人们都称他为阿师。
阿师本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饱读诗书,见识广博。然而,他有一个让人有些无奈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喜欢发表意见,不管什么场合,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他总是会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有一次,镇上来了一位外地的富商,想要在这里投资一些生意。众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与富商合作,阿师自然也在场。当大家还在谨慎思考的时候,阿师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发表自己的长篇大论,一会儿说应该这样做,一会儿又说那样做更好,完全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富商在一旁听得有些不耐烦,但出于礼貌还是耐心地听着。
又有一回,镇上发生了一起小小的纠纷,本来只是邻里之间的一些小矛盾。阿师听闻后,立刻赶到现场,像个法官一样开始评判是非。他一会儿指责这个,一会儿批评那个,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让原本可以轻松解决的纠纷陷入了僵局。
时间一长,大家对阿师这种多口的行为感到十分苦恼。虽然他有时候的意见也并非毫无道理,但他总是过于急切地表达,不考虑实际情况和他人的感受。
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在言语上谨慎,而在行动上敏捷。阿师却恰恰相反,他成了一个多口阿师。
慢慢地,人们开始对阿师敬而远之,因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往往就会变得嘈杂混乱。阿师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地发表着各种各样的言论。
然而,有一天,阿师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那是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他又像往常一样开始高谈阔论,结果却因为他的多嘴导致了一个重要决策的失误。这让阿师深受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从那以后,阿师努力改变自己,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不再急于发表看法。他逐渐变得沉稳起来,也重新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恰到好处,不能过于多嘴。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否则,就可能像阿师一样,成为一个让人既无奈又头疼的多口阿师。
多口阿师-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