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口阿師
成語拼音
- duō kǒu ā shī
多口阿師成語解釋
- 指喜歡多話的人。
典故出處
- 宋·圓悟《碧巖錄》卷五鉢裏飯桶裏水,多口阿師難下嘴。”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討論問題時,他總是固執己見,完全不聽別人的意見,活脫脫像個多口阿師。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非常特別的人物,人們都稱他爲阿師。
阿師本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飽讀詩書,見識廣博。然而,他有一個讓人有些無奈的特點,那就是特別喜歡發表意見,不管什麼場合,不管面對什麼事情,他總是會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外地的富商,想要在這裏投資一些生意。衆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與富商合作,阿師自然也在場。當大家還在謹慎思考的時候,阿師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發表自己的長篇大論,一會兒說應該這樣做,一會兒又說那樣做更好,完全不給其他人說話的機會。富商在一旁聽得有些不耐煩,但出於禮貌還是耐心地聽着。
又有一回,鎮上發生了一起小小的糾紛,本來只是鄰里之間的一些小矛盾。阿師聽聞後,立刻趕到現場,像個法官一樣開始評判是非。他一會兒指責這個,一會兒批評那個,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起來,讓原本可以輕鬆解決的糾紛陷入了僵局。
時間一長,大家對阿師這種多口的行爲感到十分苦惱。雖然他有時候的意見也並非毫無道理,但他總是過於急切地表達,不考慮實際情況和他人的感受。
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在言語上謹慎,而在行動上敏捷。阿師卻恰恰相反,他成了一個多口阿師。
慢慢地,人們開始對阿師敬而遠之,因爲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往往就會變得嘈雜混亂。阿師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然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不斷地發表着各種各樣的言論。
然而,有一天,阿師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那是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他又像往常一樣開始高談闊論,結果卻因爲他的多嘴導致了一個重要決策的失誤。這讓阿師深受打擊,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
從那以後,阿師努力改變自己,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不再急於發表看法。他逐漸變得沉穩起來,也重新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話要恰到好處,不能過於多嘴。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尊重他人的觀點和意見。否則,就可能像阿師一樣,成爲一個讓人既無奈又頭疼的多口阿師。
多口阿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