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多舌
成语拼音
- duō zuǐ duō shè
多嘴多舌成语解释
- 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典故出处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
成语典故
- 须要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亦不许你胡言乱语,多嘴多舌。★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成语造句
- 他这个人总是喜欢在别人说话时插进来发表意见,真是多嘴多舌,让人感到厌烦。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名叫王五的人。王五是个非常爱说话的人,而且往往不分场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背地里都戏称他为“多嘴王五”。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云游的学者,在镇中心的广场上讲解一些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许多人都被吸引过来,安静地聆听学者的讲解。然而,王五也在人群之中,他刚开始还听得很认真,可没一会儿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嘴巴了。
学者正讲到关键之处,王五突然大声插话道:“哎呀,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才对!”众人都皱起眉头,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学者礼貌地让王五先听他讲完再发表意见,但王五哪里肯听,依旧不停地多嘴多舌,打断学者的话,还自顾自地发表着一些并不准确的观点。
旁边一位老人看不下去了,轻声对王五说:“年轻人,要尊重学者,先让人家讲完啊。”王五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就是想说嘛,我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能说。”就这样,原本一场好好的讲学被王五搅得混乱不堪。
事后,人们纷纷指责王五的行为,说他不懂得尊重和谦逊。而王五却觉得自己只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没什么错。但他没有意识到,他的多嘴多舌不仅扰乱了秩序,还让大家失去了一次好好聆听和学习的机会。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类似因为多嘴多舌而惹出麻烦的例子。比如在某些朝代,一些臣子因为在朝堂上不恰当的多言,而触怒了皇帝,给自己招来灾祸。
这件事也让我们明白,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不能像王五一样,不分场合地多嘴多舌,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说话要有分寸,要懂得在合适的时机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随意乱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避免因为言语不当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多嘴多舌-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