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
成语拼音
- é hú zhī huì
鹅湖之会成语解释
-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典故出处
-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学术研讨的场合中,各方观点激烈交锋,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当年的鹅湖之会。
成语故事
- 在南宋时期,学术氛围浓厚,思想流派众多。当时有两位著名的学者,朱熹和陆九渊,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
朱熹,一代大儒,他的理学思想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他强调通过格物致知来穷理,注重对经典的研读和理解。
陆九渊则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主张“心即理”,认为本心即是天理,强调内心的体悟和直觉。
这一天,朱熹和陆九渊以及他们各自的弟子们相聚于鹅湖。这场聚会被后人称为“鹅湖之会”。
在会上,双方就各自的学术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朱熹阐述着他的理学体系,认为知识的获取需要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研究。而陆九渊则坚定地表达着他对本心的重视,认为真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无需向外求。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他们引经据典,从古代的经典著作中寻找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场辩论持续了数日,虽然最终没有达成完全的共识,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不同的观点和理念。
“鹅湖之会”成为了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展现了那个时代学者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它也让我们看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推动知识的进步。即使存在分歧,这种开放和包容的学术氛围也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而朱熹和陆九渊,他们的思想和学说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鹅湖之会-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