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湖之會

成語拼音

é hú zhī huì

鵝湖之會成語解釋

比喻具有開創性的辯論會。

典故出處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由呂祖謙邀集,意圖調和朱熹和陸九淵兩派爭執。實質上是朱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陸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一場爭論。它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堪稱典範的學術討論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學術研討的場合中,各方觀點激烈交鋒,其精彩程度不亞於當年的鵝湖之會。

成語故事

在南宋時期,學術氛圍濃厚,思想流派衆多。當時有兩位著名的學者,朱熹和陸九淵,他們分別代表着不同的學術觀點。 朱熹,一代大儒,他的理學思想在當時頗具影響力。他強調通過格物致知來窮理,注重對經典的研讀和理解。 陸九淵則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他主張“心即理”,認爲本心即是天理,強調內心的體悟和直覺。 這一天,朱熹和陸九淵以及他們各自的弟子們相聚於鵝湖。這場聚會被後人稱爲“鵝湖之會”。 在會上,雙方就各自的學術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朱熹闡述着他的理學體系,認爲知識的獲取需要通過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研究。而陸九淵則堅定地表達着他對本心的重視,認爲真理就在每個人的心中,無需向外求。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他們引經據典,從古代的經典著作中尋找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這場辯論持續了數日,雖然最終沒有達成完全的共識,但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促進了學術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讓更多的人開始思考不同的觀點和理念。 “鵝湖之會”成爲了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它展現了那個時代學者們對真理的執着追求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它也讓我們看到,不同的觀點和思想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啓發,共同推動知識的進步。即使存在分歧,這種開放和包容的學術氛圍也爲後來的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而朱熹和陸九淵,他們的思想和學說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傳承和發展,成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鵝湖之會-成語圖片

鵝湖之會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