搤臂啮指

成语拼音

è bì niè zhǐ

搤臂啮指成语解释

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典故出处

汉·王充《论衡·感虚》曾母……以右手搤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弛至问母……” 《后汉书·周磐传》磐同郡蔡顺……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弛归。”

成语典故

人以是知搤臂啮指,古孝子非虚语也。★清·钱谦益《故福建宁府推官待赠吏科给事嘉善柯君墓志铭》

成语造句

他听闻母亲病重的消息,心急如焚,那种痛苦的心情就如同搤臂啮指一般。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曾参的人,他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以孝道闻名。 曾参自幼勤奋好学,对父母极为孝顺。有一天,曾参和母亲在田中劳作,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切的马蹄声。原来是一位使者前来找曾参,使者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在鲁国的都城曲阜出了急事,需要他赶紧回去。曾参的母亲听后,心中十分焦急,但她又不知道该如何通知在田间劳作的曾参。 在这紧急关头,曾参的母亲突然想起了以前和曾参之间的一个约定。每当有急事需要通知曾参时,她就会咬自己的手指。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手指放入口中用力咬了下去。此时在田间劳作的曾参,突然感到心头一阵剧痛,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母亲在召唤他,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 曾参急忙放下手中的农活,飞奔回家。当他看到母亲安然无恙时,才松了一口气。母亲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曾参便立刻跟随使者前往曲阜。 这件事情后来被人们传颂开来,大家都对曾参和他母亲之间这种神奇的心灵感应感到惊叹。“搤臂啮指”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它形容母子心灵相通,当一方有紧急情况或强烈情感时,另一方能够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受到。 在古代典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孝道和亲情的记载。《礼记》中就强调了子女对父母应尽的孝道,而曾参以其至孝之行成为了后世的楷模。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重要性。这种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让亲人之间紧密相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亲情的伟大。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亲人总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我们应该珍惜这种亲情,像曾参一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搤臂啮指”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与亲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支持。 总之,“搤臂啮指”这个成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孝道和亲情的尊重与珍视。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情感的伟大和神奇,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传承和弘扬这种美好的品质。

搤臂啮指-成语图片

搤臂啮指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