搤臂齧指

成語拼音

è bì niè zhǐ

搤臂齧指成語解釋

指至孝之人與父母心相感應。

典故出處

漢·王充《論衡·感虛》曾母……以右手搤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弛至問母……” 《後漢書·周磐傳》磐同郡蔡順……嚐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順不還,乃噬其指。順即心動,棄薪弛歸。”

成語典故

人以是知搤臂齧指,古孝子非虛語也。★清·錢謙益《故福建寧府推官待贈吏科給事嘉善柯君墓誌銘》

成語造句

他聽聞母親病重的消息,心急如焚,那種痛苦的心情就如同搤臂齧指一般。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曾參的人,他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以孝道聞名。 曾參自幼勤奮好學,對父母極爲孝順。有一天,曾參和母親在田中勞作,突然遠處傳來一陣急切的馬蹄聲。原來是一位使者前來找曾參,使者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在魯國的都城曲阜出了急事,需要他趕緊回去。曾參的母親聽後,心中十分焦急,但她又不知道該如何通知在田間勞作的曾參。 在這緊急關頭,曾參的母親突然想起了以前和曾參之間的一個約定。每當有急事需要通知曾參時,她就會咬自己的手指。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手指放入口中用力咬了下去。此時在田間勞作的曾參,突然感到心頭一陣劇痛,他立刻意識到這是母親在召喚他,一定是發生了什麼緊急的事情。 曾參急忙放下手中的農活,飛奔回家。當他看到母親安然無恙時,才鬆了一口氣。母親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曾參便立刻跟隨使者前往曲阜。 這件事情後來被人們傳頌開來,大家都對曾參和他母親之間這種神奇的心靈感應感到驚歎。“搤臂齧指”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形容母子心靈相通,當一方有緊急情況或強烈情感時,另一方能夠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感受到。 在古代典籍中,也有許多關於孝道和親情的記載。《禮記》中就強調了子女對父母應盡的孝道,而曾參以其至孝之行成爲了後世的楷模。他的故事不僅展現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也讓人們深刻體會到了孝道的重要性。這種親情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跨越空間和時間,讓親人之間緊密相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能感受到親情的偉大。無論我們身處何地,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親人總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我們應該珍惜這種親情,像曾參一樣,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搤臂齧指”的故事也提醒我們,要保持與親人之間的緊密聯繫,用心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夠及時地給予幫助和支持。 總之,“搤臂齧指”這個成語所蘊含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孝道和親情的尊重與珍視。它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情感的偉大和神奇,激勵着我們在生活中傳承和弘揚這種美好的品質。

搤臂齧指-成語圖片

搤臂齧指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