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一劝百
成语拼音
- fá yī quàn bǎi
罚一劝百成语解释
-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典故出处
- 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成语典故
- 臣知已事不诤,然异时或有此比,要须有司论报,罚一劝百,孰不甘心。★宋·欧阳修《新唐书》
成语造句
- 对于违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以起到罚一劝百的作用,让其他人不敢再犯。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家,法律的执行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这个国家的君王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公正。
有一次,国家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件。一名小偷潜入了王宫,偷走了不少珍贵的宝物。君王得知后大怒,立刻下令要严惩这名小偷。负责此案的官员经过一番调查和审讯,最终确定了小偷的身份并将其捉拿归案。
在审判小偷的过程中,君王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仅仅惩罚这一个小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这个案件起到警示其他人的作用,以防止类似的犯罪再次发生。于是,君王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的惩罚方式。
当小偷被带到王宫前接受审判时,君王当着众多百姓的面宣布了对他的惩罚。除了常规的刑罚外,君王还下令让小偷在城中示众一段时间,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下场。并且,君王还借此机会向百姓们强调了盗窃行为的严重性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这种做法果然起到了效果。百姓们看到小偷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心中都对法律产生了敬畏之情。一时间,社会上的盗窃等犯罪行为大大减少,秩序明显得到了改善。
通过这个事件,君王成功地做到了“罚一劝百”。他以一个小偷的惩罚为例子,警示了广大的民众,让他们明白违法的后果是不可承受的。这种做法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威严,也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如《群书治要·新语》中所说:“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君王通过恰当的惩罚方式,让百姓们自觉地遵守法律,从而达到了以法治国的目的。而“罚一劝百”的策略,也成为了后世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参考,提醒着后来的统治者们,在执法时要注重其警示和教育意义,通过个别案例来引导整个社会的风气和行为规范。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明智的统治者都懂得利用合适的手段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通过对少数人的惩罚来劝诫大多数人,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种智慧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罚一劝百-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