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斤掰两

成语拼音

fēn jīn bāi liǎng

分斤掰两成语解释

比喻过分计较。

典故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不是我说句分斤掰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生意场上从不喜欢分斤掰两,总是以豪爽大气的态度与人合作。

成语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小镇,镇里有两个商人,一个叫李甲,一个叫王乙。 李甲是个精明却有些小气的人,他在做生意时总是对每一笔交易都精打细算,一分一厘都要计较清楚。而王乙则相对豁达一些,但也并非完全不在乎利益。 有一次,镇上来了一批珍贵的货物,李甲和王乙都看中了这批货的商机。他们一起和供货商谈判,想要争取到这批货物的经营权。在谈判过程中,李甲不断地和供货商分斤掰两,为了几文钱的差价争得面红耳赤。供货商对李甲的这种行为有些厌烦,渐渐对他失去了耐心。 相比之下,王乙则采取了更为温和和灵活的方式,他懂得适当地让步和妥协,试图和供货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终,供货商决定把货物的经营权交给了王乙,这让李甲十分懊恼。 王乙拿到经营权后,凭借着自己的诚信和努力,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而李甲却因为他过于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失去了这次宝贵的机会。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总是分斤掰两的性格可能会阻碍他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甲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做事方式,不再一味地在小事上纠结,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他开始学着像王乙一样,注重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不再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和别人争执不休。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在商业领域,那些过于计较眼前得失的人往往难以取得巨大的成功,而那些懂得取舍、目光长远的人则更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如同《史记》中所记载的陶朱公范蠡,他在商业活动中眼光独到,不执着于一时的利益,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总是分斤掰两,过于计较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和利益。我们应该学会从大局出发,懂得取舍,以更加豁达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人和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分斤掰两-成语图片

分斤掰两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