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而畋
成语拼音
- fén lín ér tián
焚林而畋成语解释
-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典故出处
- 宋·秦观《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鱼,明年无鱼。”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就大肆破坏环境,这种做法无疑是焚林而畋,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其国王为了获得更多的猎物,满足自己的欲望,常常带领着大臣和士兵们去山林中狩猎。
起初,他们只是按照正常的方式进行狩猎,凭借着自身的技巧和耐心去追寻和捕捉猎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王渐渐变得不耐烦起来,他觉得这样获取猎物的速度太慢了,不能满足他日益膨胀的需求。
于是,国王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焚林而畋”。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执意下令放火焚烧山林,想要把隐藏在其中的动物们都驱赶出来,以便轻松地进行捕捉。大火熊熊燃烧起来,迅速蔓延至大片的森林,无数的树木被烧毁,动物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大臣们纷纷进谏,引用历史上的教训,试图让国王明白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他们提到在远古时期,也曾有部落首领为了一时之利而采取类似的做法,结果导致生态失衡,土地荒芜,最终给整个部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国王却一意孤行,完全不理会这些忠告。
随着森林的大面积烧毁,许多珍稀的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曾经郁郁葱葱的山林变得一片荒芜,土地也因为失去了植被的保护而变得贫瘠。百姓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活变得愈发艰难。
更糟糕的是,由于森林的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洪水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百姓们对国王的行为怨声载道,国家也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终于,国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此时已经悔之晚矣。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了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后果。他努力采取措施去恢复森林,保护生态环境,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焚林而畋”这种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后果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为了一时的私欲而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必将自食恶果。只有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焚林而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