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而畋
成語拼音
- fén lín ér tián
焚林而畋成語解釋
- 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典故出處
- 宋·秦觀《李訓論》焚林而畋,明年無獸;竭澤而魚,明年無魚。”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爲了眼前的一點利益就大肆破壞環境,這種做法無疑是焚林而畋,必然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國王爲了獲得更多的獵物,滿足自己的慾望,常常帶領着大臣和士兵們去山林中狩獵。
起初,他們只是按照正常的方式進行狩獵,憑藉着自身的技巧和耐心去追尋和捕捉獵物。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國王漸漸變得不耐煩起來,他覺得這樣獲取獵物的速度太慢了,不能滿足他日益膨脹的需求。
於是,國王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焚林而畋”。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執意下令放火焚燒山林,想要把隱藏在其中的動物們都驅趕出來,以便輕鬆地進行捕捉。大火熊熊燃燒起來,迅速蔓延至大片的森林,無數的樹木被燒燬,動物們驚慌失措地四處逃竄。
大臣們紛紛進諫,引用歷史上的教訓,試圖讓國王明白這種行爲的嚴重後果。他們提到在遠古時期,也曾有部落首領爲了一時之利而採取類似的做法,結果導致生態失衡,土地荒蕪,最終給整個部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然而,國王卻一意孤行,完全不理會這些忠告。
隨着森林的大面積燒燬,許多珍稀的動物物種瀕臨滅絕,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曾經鬱鬱蔥蔥的山林變得一片荒蕪,土地也因爲失去了植被的保護而變得貧瘠。百姓們賴以生存的資源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生活變得愈發艱難。
更糟糕的是,由於森林的減少,水土流失加劇,洪水等自然災害也頻繁發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損失。百姓們對國王的行爲怨聲載道,國家也陷入了動盪不安之中。
終於,國王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此時已經悔之晚矣。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明白了不能爲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顧長遠的後果。他努力採取措施去恢復森林,保護生態環境,但這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努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焚林而畋”這種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後果的行爲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能爲了一時的私慾而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必將自食惡果。只有在追求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才能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
焚林而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