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爲醫之始祖。

海論

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刺法於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衛血氣。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臓,外絡於肢節,夫子乃合之於四海乎?


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經水者,皆注於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


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


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穀之海,凡此四者,以應四海也。


黃帝曰:遠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願聞應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明知陰陽、表裏、滎腧所在,四海定矣。


黃帝曰:定之奈何?


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衝,下至三裏。衝脈者,爲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膻中者,爲氣之海,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腦爲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


黃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敗?


岐伯曰: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


黃帝曰:四海之逆順奈何?


岐伯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黃帝曰:餘已聞逆順,調之奈何?


岐伯曰:審守其俞而調其虛實,無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


黃帝曰:善。


黃帝內經-海論-相關圖片

黃帝內經 海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