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爲醫之始祖。

五閱五使

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刺有五官五閱,以觀五氣。五氣者,五臟之使也,五時之副也。願聞其五使當安出?


岐伯曰:五官者,五臟之閱也。


黃帝曰:願聞其所出,令可爲常。


岐伯曰: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常,經氣入臓,必當治理。


帝曰:善。五色獨決於明堂乎?


岐伯曰:五官已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廣大,壽中百歲,見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氣有餘,肌肉堅緻,故可苦以針。


黃帝曰:願聞五官。


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脣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黃帝曰:以官何候?


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脣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


黃帝曰:五脈安出,五色安見,其常色殆者如何?


岐伯曰:五官不辨,闕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牆,牆下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況加疾哉?


黃帝曰:五色之見於明堂,以觀五臟之氣,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岐伯曰:臟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黃帝內經-五閱五使-相關圖片

黃帝內經 五閱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