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爲醫之始祖。

陰陽系日月

黃帝曰:餘聞天爲陽,地爲陰,日爲陽,月爲陰,其合之於人,奈何?


岐伯曰:腰以上爲天,腰以下爲地,故天爲陽,地爲陰,故足之十二經脈,以應爲十二月,月生於水,故在下者爲陰;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爲陽。


黃帝曰:合之於脈,奈何?


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醜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


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併合,故爲陽明。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


故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手之陰者,陽中之少陰也。腰以上者爲陽,腰以下者爲陰。其於五髒也,心爲陽中之太陽,肺爲陽中之少陰,肝爲陰中少陽,脾爲陰中之至陰,腎爲陰中之太陰。


黃帝曰:以治之奈何?


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陽。四月、五月、六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陽。七月、八月、九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陰。


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爲甲乙木,主春,春者蒼色,主肝,肝者足厥陰也。今乃以甲爲左手之少陽,不合於數,何也?


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黃帝內經-陰陽系日月-相關圖片

黃帝內經 陰陽系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