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爲醫之始祖。

陽明脈解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爲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連髒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黃帝內經-陽明脈解-相關圖片

黃帝內經 陽明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