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熱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0卷,東漢張仲景撰於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爲《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爲《金匱要略方論》。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爲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爲陽去入陰故也。


傷寒三日,三陽爲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爲三陰不受邪也。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傷寒論-辨少陽病脈證並治-相關圖片

傷寒論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