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爲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共30卷,是綜合性臨牀醫著。唐朝孫思邈所著,約成書於永徽三年(652年)。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
論曰:夫瘧者皆生於風。夏傷於暑,秋爲痎瘧也。問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對曰: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問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對曰: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問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於何髒?對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鑠,肌肉消,腠理髮泄,因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邪氣先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如是則陰虛而陽盛,盛則病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問曰:癉瘧何如?對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臟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脫肉,故命曰癉瘧。夫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氣未並。先其時一食頃,用細左索緊束其手足十指,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過時乃解。
夫瘧脈自弦也,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可溫之。若脈緊數者,可發汗、鍼灸之。脈浮大者,吐之瘥。脈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
瘧,歲歲發至三歲,或連月發不解者,以脅下有痞也。治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虛其津液,先其時發其汗。服湯已,先小寒者,引衣自覆,汗出,小便利即愈。瘧者,病人形瘦,皮上必粟起也。
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瘥,當月盡解也。今不愈,當云何?師曰:此病結爲癥瘕,名曰瘧母,急當治之,鱉甲煎丸方
成死鱉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作鱉甲三兩 半夏 人蔘 大戟各八銖 瞿麥 阿膠 紫葳一作紫菀 牡丹皮 石韋 乾薑 大黃 厚朴 桂心 海藻《要略》作赤消 葶藶 羌螂各十二銖 蜂窠 桃仁 芍藥各一兩 烏羽燒,一作烏扇 黃芩各十八銖䗪蟲 虻蟲各三十銖,《要略》作鼠婦 柴胡一兩半
上二十四味末之,取鍛竈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漬灰,去灰取酒,著鱉其中,煮鱉盡爛,泯泯如漆,絞去滓,下諸藥煎,爲丸如梧子。未食服七丸,日三。仲景方無大戟海藻。
瘧而發渴者,與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根湯方
柴胡八兩 黃芩 人蔘 甘草 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栝樓根四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
牝瘧者多寒,牡蠣湯主之方
牡蠣 麻黃各四兩 蜀漆三兩,無,以恆山代之。甘草二兩
上四味,先洗蜀漆三過去腥,㕮咀,以水八升煮蜀漆麻黃得六升,去沫乃納餘藥,煮取二升,飲一升,即吐出,勿復飲之。
多寒者牝瘧也,蜀漆散主之方
蜀漆 雲母 龍骨
上三味等分,治下篩,先未發一炊頃,以醋漿服半錢,臨發服一錢。溫瘧者,加蜀漆半分。雲母取火燒之三日三夜。《要略》不用雲母,用雲實
有癉瘧者,陰氣孤絕,陽氣獨發而脈微,其候必少氣煩滿,手足熱欲嘔,但熱而不寒,邪氣內藏於心,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也。
有溫瘧者,其脈平無寒,時病六七日,但見熱也。其候,骨節疼煩,時嘔,朝發暮解,暮發朝解,名溫瘧,白虎加桂湯主之方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爛,去滓,加桂心三兩,煎取三升,分三服,覆令汗,先寒發熱汗出者愈。
麻黃湯
治瘧鬚髮汗方。
麻黃 栝樓根 大黃各四兩 甘草一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發前食頃一服,臨發一服,服後皆厚覆取汗。
治瘧或間日發者,或夜發者方
恆山 竹葉各二兩 秫米一百粒 石膏八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銅器中漬藥,露置星月下高淨處,橫刀其上,明日取藥於病人房門,以銅器緩火煎取三升,分三服,清旦一服,未發前一食頃一服,臨欲發一服。三服訖,靜室中臥,莫共人語。當一日勿洗手面及漱口,勿進食,取過時不發,乃澡洗進食,並用藥汁塗五心胸前頭面,藥滓置頭邊。曾用神驗。《救急方》用烏梅二七枚
又方 先作羊肉臛麪餅,飽食之,並進少酒,隨所能,其令欣欣有酒氣,入密室裏燃炭火,厚覆取大汗即瘥。
又方 燒黑牛尾頭毛作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恆山丸
治痎瘧,說不可具方。
恆山 知母 甘草 大黃各十八銖 麻黃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和丸。未食服五丸如梧子,日二,不知漸增,以瘥爲度。《肘後》無大黃。
梔子湯
主瘧經數年不瘥者,兩劑瘥,一月以來一劑瘥方。
梔子十四枚 恆山三兩 車前葉二七枚,炙幹 秫米十四粒
上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發一服,發時一服,發後一服。以吐利四五行爲瘥,不止,冷飯止之。
丸方 恆山三兩末之,以雞子白和,並手丸如梧子,置銅碗中,於湯中煮之令熟,殺腥氣則止,以竹葉飲服二十丸。欲吐但吐,至發令得三服,時早可斷食,時晚不可斷食,可竹葉汁煮糜少食之。
治老瘧久不斷者方
恆山三兩 鱉甲 升麻 附子 烏賊骨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絹袋盛,以酒六升漬之,小令近火,轉之一宿成,一服一合,比發可數服或吐下。
治瘧無問新久者方
小便一升半 蜜三匕
上二味煮三沸,頓服。每發日平旦時服,自至發勿食,重者漸退,不過三服瘥。
又方 鼠尾草 車前子各一虎口
上二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未發前服盡。
又方 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
又方 服翹搖汁。
又方 搗莨菪根燒爲灰,和水服一合,量人大小強弱用之。
又方 瓜蒂二七枚搗,水漬一宿,服之。
又方 水服桃花末方寸匕。
又方 常以七月上寅日採麻花,酒服末方寸匕。又方 故鞋底去兩頭,燒作灰,井華水服之。
治瘧方
鱉甲方寸 烏賊骨二方寸 附子 甘草各一兩 恆山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酒二升半漬之,露一宿,明日塗五心手足,過發時瘧斷,若不斷,可飲一合許,瘥。
蜀漆丸
治勞瘧,並治積勞,寒熱發有時,似瘧者方。
蜀漆 麥門冬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升麻各三十銖 甘草 鱉甲 烏梅肉 萎蕤各一兩 恆山一兩半 石膏二兩 豉一合
上十三味爲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再服之,稍稍加至二三十丸。此神驗,無不瘥也。加光明砂一兩。
烏梅丸
治寒熱勞瘧久不瘥,形體羸瘦,痰結胸堂,食飲減少,或因行遠,久經勞役,患之積年不瘥,服之神效方。
烏梅肉 豆豉各一合 升麻 地骨皮 柴胡 鱉甲 恆山前胡各一兩 肉蓯蓉 玄蔘 百合 蜀漆 桂心 人蔘 知母各半兩桃仁八十一枚
上十六味爲末,蜜丸。空心煎細茶下三十丸,日二服,老少孩童量力通用,無所忌。
治勞瘧積時不斷,衆治無效者方 生長大牛膝一握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發前食頃,第二服取臨發時。
大五補湯
治時行後變成瘴瘧方。
桂心三十銖 遠志 桔梗 芎各二兩 茯苓 乾地黃 芍藥 人蔘 白朮 當歸 黃芪 甘草各三兩 竹葉五兩 大棗二十枚 生枸杞根 生薑各一斤 半夏 麥門冬各一升
上十八味㕮咀,以水三鬥煮竹葉枸杞,取二斗,次納諸藥煎取六升,分六服,一日一夜令盡。
鯪鯉湯
治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山瘴瘧方。
鯪鯉甲十四枚 鱉甲 烏賊骨各一兩 恆山三兩 附子一枚
上五味㕮咀,以酒三升漬一夕,發前稍稍啜之,勿絕吐也,兼以塗身,斷食,過時乃食飲之。
治肝邪熱爲瘧,令人顏色蒼蒼,氣息喘悶顫掉,狀如死
治肺熱痰聚胸中,來去不定,轉爲瘧,其狀令人心寒,寒甚則發熱,熱間則善驚如有所見者,恆山湯方者。或久熱,勞微動如瘧,積年不瘥,烏梅丸方
烏梅肉 蜀漆 鱉甲 萎蕤 知母 苦蔘各一兩 恆山一兩半 石膏二兩 甘草 細辛各十八銖 香豉一合
上十一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再,飲服亦得。
治心熱爲瘧不止,或止後熱不歇,乍來乍去,令人煩心甚,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者方
甘草一兩 蜀漆三兩 恆山四兩 石膏五兩 鱉甲四兩 香豉一升 梔子 烏梅各三七枚 淡竹葉切,二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脾熱爲瘧,或渴或不渴,熱氣內傷不泄,令人病寒,腹中痛,腸中鳴,汗出恆山丸方
恆山三兩 甘草半兩 知母 鱉甲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未發前酒服十丸,臨發時一服,正發時一服。
恆山三兩 秫米二百二十粒 甘草半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發時令三服盡。
治腎熱發爲瘧,令人悽悽然腰脊痛,不能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身掉不定,手足寒,恆山湯方
恆山三兩 烏梅三七枚 香豉八合 竹葉切,一升 蔥白一握
上五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發令盡。
五臟並有瘧候,六腑則無,獨胃腑有之,胃腑瘧者,令人旦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藜蘆丸主之方
藜蘆 皂莢 恆山 牛膝各一兩 巴豆二十枚
上五味,先熬藜蘆皂莢色黃,合搗爲末,蜜丸如小豆大。旦服一丸,正發時一丸,一日勿飽食。《肘後》無恆山牛膝。
肝瘧 刺足厥陰見血。心瘧 刺手少陰。
脾瘧 刺足太陰。
肺瘧 刺手太陰陽明。
腎瘧 刺足少陰太陽。
胃瘧 刺足太陰陽明橫脈出血。
凡灸瘧者 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灸之。從頭項發者,於未發前預灸大椎尖頭,漸灸過時止。從腰脊發者,灸腎俞百壯。從手臂發者,灸三間。
瘧 灸上星及大椎,至發時令滿百壯,灸艾炷如黍米粒。俗人不解取穴,務大炷也。
覺小異 即灸百會七壯。若後更發,又七壯。極難愈者,不過三灸。以足踏地,以線圍足一匝,中折,從大椎向百會,灸線頭三七壯,炷如小豆。
又 灸風池二穴三壯。
一切瘧 無問遠近,正仰臥,以線量兩乳間,中屈,從乳向下灸度頭,隨年壯,男左女右。
五臟一切諸瘧 灸尺澤七壯,穴在肘中約上動脈是也。
諸瘧而脈不見者 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瘧 刺足少陰,血出愈。
痎瘧 上星主之,穴在鼻中央直髮際一寸,陷容豆是也,灸七壯。先取譩譆,後取天牖風池。
瘧,日西而發者 臨泣主之,穴在目眥上入髮際五分陷者,灸七壯。
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鼽衄 飛揚主之,穴在外踝上七寸,灸七壯。
瘧,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脫,項如拔 崑崙主之,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灸三壯。
禳瘧法 未發前抱大雄雞一頭著懷中,時時驚動,令雞作大聲,立瘥。
治瘧符,凡用二符:
瘧小兒,父字石拔,母字石錘,某甲著患人姓名患瘧,人竊讀之曰:一切天地山水城隍日月五星皆敬竈君。今有一瘧鬼小兒罵竈君作黑麪奴,若當不信,看文書,急急如律令。
上件符必須真書,前後各留白紙一行,擬著竈君額上,瓦石壓之。不得壓字上,勿令人近符。若得專遣一人看符,大好。亦勿令灰土敷符上,致使字不分明出見。著符次第如後,若明日日出後發,須令人夜掃竈君前及額上令淨,至發日旦,令患人整衣帽,立竈前讀符,使人自讀,必須分明,讀符勿錯一字。每一遍若別人讀一遍,患人跪一拜。又以手捉患人一度。若患人自讀,自捉衣振雲:人姓某甲,如此是凡三遍讀,三拜了,以淨瓦石壓兩角,字向上著竈額上,勿令壓字上。若瘧日西發,具如上法三遍讀符,至午時,更三遍讀如上法。如夜發,日暮更三遍讀並如上法。其竈作食亦得,勿使動此符。若有兩竈,大竈上著符。若有露地竈,屋裏竈上著。止有露竈,依法著。仍須手捉符,其符法如後。若有客患,會須客經停過三度,發三度,委曲著符如上法,符亦云客姓名患瘧,乞拘錄瘧鬼小兒如下,凡治久患者,一著符一漸瘥,亦可五度著符如始,可全瘥,又須手把符如下。
王良符張季伯書之,急急如律令。
上王良符,依法長卷兩手握,唸佛端坐,如須行動,檢校插著胸前,字頭向上。
上二符各依法一時用,不得缺一符,萬一不差,但得一發輕,後發日更讀即瘥。一一仔細依法,若字參差,即不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