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暑者,少陽相火之所化也。在天爲暑,在地爲火,在人爲三焦。手少陽以相火主令,足少陽膽以甲木而化氣於相火,緣火生於木,相火既旺,母氣傳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隨太陽膀胱之經下行,以溫水藏,出膕中,貫腨腸,而入外踝。君火升於足而降於手,相火升於手而降於足。少陽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後通調,故三焦獨主水道。《素問·靈蘭祕典》: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蓋水性閉蟄而火性疏泄,閉蟄則善藏,疏泄則善出。《靈樞·本輸》: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相火下蟄,水藏溫暖而水府清利,則出不至於遺溺,藏不至於閉癃,而水道調矣。水之所以善藏者,三焦之火祕於腎藏也。此火一泄,陷於膀胱,實則下熱而閉癃,虛則下寒而遺溺耳。
手之陽清,足之陽濁,清則升而濁則降。手少陽病則不升,足少陽病則不降。凡上熱之證,皆甲木之不降,於三焦無關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於戊土之不降。戊土與辛金,同主降斂,土降而金斂之,相火所以下潛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氣失政,故相火上炎。足少陽雖從三焦化火,而原屬甲木,病則兼現其本氣。相火逆行,則克庚金,甲木上侵,則賊戊土。手足陽明,其氣本燥,木火雙刑,則燥熱鬱發,故少陽之病,多傳陽明。然少陽之氣,陰方長而陽方消,其火雖盛,而亦易衰。陰消陽長則壯,陰長陽消則病。病於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內傷驚悸之證,皆相火之衰也。病於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傷寒少陽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