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咳嗽根原

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右轉,肺金順下,霧氣降灑,津液流通,是以無痰;呼吸安靜,上下無阻,是以不嗽。胃土上逆,肺無降路,霧氣堙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礙,則咳嗽發作。其多作於秋冬者,風寒外閉,裏氣愈鬱故也。


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緣陽明之陽虛。太陰以己土而生溼,陽明從庚金而化燥。燥敵其溼,則胃降而脾升;溼奪其燥,則脾陷而胃逆。以燥爲陽而溼爲陰,陽性運而陰性滯,理自然也。


《素問·咳論》: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爲肺咳。是咳嗽之證,因於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乾薑、細辛。


其燥熱爲嗽者,金燥而火炎也。手陽明以燥金主令,燥氣旺則手太陰化氣於庚金而不化氣於溼土,一當胃逆膽升,刑以相火,則壅嗽生焉。然上雖燥熱,而下則依舊溼寒也。蓋肺胃順降,則相火蟄藏而下溫;肺胃逆升,則相火浮動而上熱。上熱則下寒,以其火升而不降也。


緣足太陰之溼盛,則辛金從令而化溼,是生溼嗽;手陽明之燥盛,則戊土從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則上熱,溼則下寒。究之,溼爲本而燥爲標,寒爲原而熱爲委。悟先聖咳嗽之義,自得之矣。


姜苓五味細辛湯


茯苓三錢 甘草二錢 乾薑三錢 半夏三錢 細辛三錢 五味一錢,研


煎大半杯,溫服。


咳證緣土溼胃逆,肺金不降。氣滯痰生,竅隧阻礙,呼吸不得順布。稍感風寒,閉其皮毛,肺氣愈鬱,咳嗽必作。其肺家或有上熱,而非脾腎溼寒,不成此病。岐伯之論,仲景之法,不可易也。


其甚者,則爲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氣。若肺鬱生熱,加麥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膽火刑金,加芍藥、貝母,以清膽肺。勞嗽吐血,加柏葉,以斂肺氣。若感冒風寒,嚏噴流涕,頭痛惡寒,加生薑、蘇葉,以解表邪。


四聖心源-咳嗽根原-相關圖片

四聖心源 咳嗽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