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溼病根原

溼病者,太陰溼旺而感風寒也。太陰以溼土主令,肺以辛金而化溼,陽明以燥金主令,胃以戊土而化燥,燥溼相敵,是以不病。人之衰也,溼氣漸長而燥氣漸消,及其病也,溼盛者不止十九,燥盛者未能十一。陰易盛而陽易衰,陽盛則壯,陰盛則病,理固然也。


膀胱者,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肺氣化水,滲於膀胱,故小便清長。土溼則肺氣堙鬱,不能化水,膀胱閉癃,溼氣浸淫,因而瀰漫於周身。溼爲陰邪,其性親下,雖周遍一身,無處不到,究竟膝踝關節之地,承受爲多。一遇風寒感冒,閉其皮毛,通身經絡之氣,壅滯不行,則疼痛熱煩而皮膚薰黃。溼陵上焦,則痛在頭目;溼淫下部,則痛在膝踝;溼侵肝腎,則痛在腰腹。溼遍一身,上下表裏,無地不疼,而關竅骨節,更爲劇焉。


其火盛者,鬱蒸而爲溼熱;其水盛者,淫泆而爲溼寒,而總之悉本於陽虛。法當內通其膀胱,外開其汗孔,使之表裏雙泄也。


茵陳五苓散


白朮 桂枝 茯苓 豬苓 澤瀉


等分,爲散,每用五錢,調茵陳蒿末一兩,和勻,空腹米飲調服一湯匙,日三服。多飲熱湯,取汗。


溼家日晡煩疼,以土旺午後申前,時臨未支,溼邪旺盛也。若發熱惡寒,是表邪閉固,加紫蘇、青萍,以發其汗。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茯苓 甘草


等分,爲末,大麥粥汁和服一湯匙,日三服。溼從大小便去,尿黃糞黑,是其候也。


溼旺脾鬱,肺壅而生上熱,小便黃澀,法宜清金利水,以瀉溼熱。若溼邪在腹,肺氣壅滯,以致頭痛鼻塞,聲音重濁,神氣鬱煩,當於發汗利水之中,加橘皮、杏仁,以瀉肺氣。


苓甘梔子茵陳湯


茵陳蒿三錢 梔子二錢 甘草二錢,生 茯苓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治小便黃澀,少腹滿脹者。服此小便當利,尿如皁角汁狀,其色正赤。一宿腹減,溼從小便去矣。


溼家腹滿尿澀,是木鬱而生下熱,法當利水瀉溼,而加梔子,以清膀胱。若溼熱在脾,當加大黃、芒硝。如溼熱但在肝家,而脾腎寒溼,當加乾薑、附子。若膀胱無熱,但用豬苓湯,利其小便可也。


四聖心源-溼病根原-相關圖片

四聖心源 溼病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