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食療專著,3卷。唐代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約成書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一般認爲此書前身爲孟詵《補養方》,張鼎補充89種食療品,又加按語(冠以“案經”,或作“謹按”),編爲本書。共載文227條,涉及260種食療品。諸品名下,註明藥性(溫、平、寒、冷),不載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單方,間或論及形態、修治、產地等。首載菠薐、胡荽、莙薘、鱖魚等食蔬。尤以動物臟器療法與藻菌類食療作用之記載引人注目。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藥物來源廣泛,充分顧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爲唐代較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原書早佚,敦煌曾有殘卷出土,近代有輯佚本。
(一)白馬黑頭,食令人癲。白馬自死,食之害人。〔證〕
(二)肉∶冷,有小毒。主腸中熱,除下氣,長筋骨。〔嘉·證〕
(三)不與倉米同食,必卒得惡,十有九死。不與姜同食,生氣嗽。其肉多着浸洗方煮,得爛熟兼去血盡,始可煮食。肥者亦然,不爾毒不出。〔嘉〕
(四)又,食諸馬肉心悶,飲清酒即解,濁酒即加。〔證〕
(五)赤馬蹄∶主闢溫瘧。〔嘉·證〕
(六)懸蹄∶主驚癇。〔嘉〕
(七)又,惡刺瘡,取黑(駁)馬尿熱漬,當(蟲出)愈。數數洗之。〔嘉·證〕
(八)白禿瘡,以駁馬不乏者尿,數數暖洗之十遍,瘥。〔證〕
(九)患丁腫,中風疼痛者,炒驢馬糞,熨瘡滿五十遍,極效。〔嘉〕
患杖瘡並打損瘡,中風疼痛者,炒馬驢溼糞,分取半,替換熱熨之。冷則易之,日五十遍,極效。〔證〕
(十)男子患,未可及,新差後,合陰陽,垂至死。取白馬糞五升,絞取汁,好器中盛停一宿,一服三合,日夜二服。〔嘉〕
(十一)又,小兒患頭瘡,燒馬骨作灰,和醋敷。亦治身上瘡。〔證〕
(十二)又,白馬脂五兩,封瘡上。稍稍封之,白禿者發即生。〔證〕
(十三)又,馬汗入人瘡,毒瓦斯攻作膿,心懣欲絕者,燒粟杆草作灰,濃淋作濃灰汁,熱煮,蘸瘡於灰汁中,須臾白沫出盡即瘥。白沫者,是毒瓦斯也。此方嶺南新有人曾得力。〔證〕
(十四)凡生馬血入人肉中,多隻三兩日便腫,連心則死。有人剝馬,被骨傷手指,血入肉中,一夜致死。〔證〕
(十五)又,臆 ,次臚 也。蹄無夜眼者勿食。又黑脊而斑不可食。患瘡疥人切不得食,加增難差。〔證〕
(十六)赤馬皮臨產鋪之,令產母坐上催生。〔證〕
(十七)白馬莖∶益丈夫陰氣,陰乾者末,和蓯蓉蜜丸,空腹酒下四十丸,日再,百日見效。〔嘉〕
(十八)(馬心)∶患痢人不得食。〔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