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食療專著,3卷。唐代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約成書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一般認爲此書前身爲孟詵《補養方》,張鼎補充89種食療品,又加按語(冠以“案經”,或作“謹按”),編爲本書。共載文227條,涉及260種食療品。諸品名下,註明藥性(溫、平、寒、冷),不載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單方,間或論及形態、修治、產地等。首載菠薐、胡荽、莙薘、鱖魚等食蔬。尤以動物臟器療法與藻菌類食療作用之記載引人注目。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藥物來源廣泛,充分顧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爲唐代較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原書早佚,敦煌曾有殘卷出土,近代有輯佚本。

(一)淡竹上,甘竹次。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痹,鬼疰惡氣。殺小蟲,除煩熱。〔證〕


(二)苦竹葉∶主口瘡,目熱,喑啞。〔證〕


(三)苦竹 ∶主下熱壅。〔證〕


(四)苦竹根∶細銼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三服。大下心肺五臟熱毒瓦斯。〔證〕


(五)筍∶寒。主逆氣,除煩熱,又動氣,能發冷症,不可多食。越有蘆及箭筍,新者稍可食,陳者不可食。其淡竹及中母筍雖美,然發背悶香港腳。〔心·嘉〕


(六)苦筍不發痰。〔證〕


(七)竹筍不可共鯽魚食之,使筍不消成症病,不能行步。〔心〕


(八)慈竹∶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色白。取洗之,和姜醬食之,主一切赤白痢。極驗。〔遺〕


(九)慈竹瀝∶療熱風,和食飲服之良。〔嘉〕


(十)淡竹瀝∶大寒。主中風大熱,煩悶勞復。〔證〕


(十一)淡竹 ∶主噎膈,鼻衄。〔證〕


(十二)竹實∶通神明,輕身益氣。〔證〕


(十三) 、淡、苦、甘外,餘皆不堪,不宜人。〔證〕


食療本草-竹-相關圖片

食療本草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