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禮拜
成語拼音
- fén xiān lǐ bài
焚香禮拜成語解釋
- 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卻說玄德前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滿路瞻觀,焚香禮拜。”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對心中的信仰無比虔誠,每逢重要時刻,都會找一處安靜之所,認真準備好一切,然後焚香禮拜。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慧明的年輕人。慧明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戰火頻繁,百姓生活困苦。
慧明自幼便對宗教和哲學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四處遊歷,尋求內心的平靜和真理。有一次,他來到了一座古老的寺廟,這座寺廟雖然歷經歲月的滄桑,但依然莊嚴肅穆。
慧明被寺廟中的氛圍所吸引,他開始在寺廟中潛心修行。每天清晨,他都會早早地起牀,認真地打掃寺廟的每一個角落。他對待寺廟中的佛像更是充滿了敬畏之情,經常會對着佛像焚香禮拜。
隨着時間的推移,慧明的修行日益精進。有一天,寺廟中來了一位智慧的高僧。高僧看到慧明如此虔誠地修行,便與他交談起來。高僧給慧明講述了許多佛教的教義和智慧,慧明聽得如癡如醉,心中對佛教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慧明牢記高僧的教誨,更加勤奮地修行。他知道,焚香禮拜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內心的敬畏和對信仰的堅守。在那個艱難的時代,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修行,能給周圍的人帶來一絲慰藉和希望。
有一次,附近的村莊遭受了一場嚴重的災難,許多百姓失去了家園和親人。慧明得知後,毫不猶豫地前往村莊,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修行的力量去幫助那些受災的百姓。他爲百姓們祈福,鼓勵他們堅強面對困難。
在慧明的幫助下,百姓們逐漸從災難的陰影中走出來,重新開始了生活。他們對慧明充滿了感激之情,紛紛來到寺廟中向他表示感謝。慧明卻只是微笑着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只是在遵循內心的信仰。”
慧明的事蹟漸漸傳開,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他的影響,開始對宗教和信仰產生了興趣。而慧明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繼續在寺廟中焚香禮拜,修行自己的內心。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慧明這樣虔誠的修行者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信仰的力量,也讓後人看到了焚香禮拜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正如《三國志·吳志·周魴傳》中所說:“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威恩並行。”慧明以自己的善舉和對信仰的堅守,成爲了人們心中的一座豐碑,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內心的平靜和真理。
儘管時代在變遷,但焚香禮拜所代表的那種對信仰的尊重和堅守,卻永遠不會過時。它提醒着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要有一顆敬畏的心,去追尋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焚香禮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