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
成語拼音
- guā tián lǐ xià
瓜田李下成語解釋
-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典故出處
- 《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成語典故
-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爲郭寧是因爲進獻兩個女兒入宮,纔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成語造句
- 他行爲舉止十分謹慎,從不在瓜田李下多做停留,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成語故事
- 在很久以前的一個朝代,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
李賢爲人正直,辦事公正,深受百姓愛戴。有一次,他被朝廷派往地方巡查。在巡查的過程中,他來到了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以種植瓜果聞名。
當時正值夏日,瓜田裏的西瓜一個個圓滾滾的,十分誘人;李樹下的李子也掛滿了枝頭。李賢和他的隨從們走在田間小道上,天氣炎熱,大家都有些口渴。
其中一個隨從看到瓜田裏的西瓜,便忍不住對李賢說:“大人,我們走了這麼久,口好渴啊,這瓜田裏的瓜看着就解渴,要不摘一個來喫吧。”李賢聽了,連忙搖頭說道:“不可,我們身處瓜田之中,怎能隨便摘瓜呢?這樣會讓人誤會我們有不軌之舉。”隨從們聽了,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也只能作罷。
接着,他們又走到了一片李樹林下,又有一個隨從看到滿樹的李子,便又對李賢說:“大人,這李子長得真好,我們摘幾個解解渴吧。”李賢再次嚴肅地說道:“不行,我們在李樹下,若是摘了李子,豈不是會被人懷疑我們行爲不端。我們不能給別人留下話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處於瓜田李下這樣容易引起嫌疑的境地。”
隨從們這才明白了李賢的深意,都對他更加敬佩。
後來,李賢的這件事被人們傳頌開來,大家都讚揚他的品德高尚和謹慎行事。“瓜田李下”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用來告誡人們要主動避嫌,不要處於容易讓人懷疑的環境或情境中。正如《君子行》中所說:“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只有做到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聲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時刻牢記瓜田李下的道理,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給他人留下懷疑和猜測的空間,以維護自己和他人之間的信任與和諧。
瓜田李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