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耳山棲

成語拼音

guàn ěr shān qī

盥耳山棲成語解釋

盥耳:洗耳朵。比喻隱居不仕

典故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崔駰傳》:“故土或掩目而淵潛,或盥耳而山棲。”

成語典故

遠古時期,堯聽說德高望重的賢士許由很有本事,就想傳位給他。許由聽說後連夜逃走到箕山隱棲。他喜歡過清靜的隱居生活。堯派人四處尋找,終於在箕山找到了他,請他出山爲王。許由堅決不從,覺得耳朵被弄髒就跑到河邊反覆沖洗耳朵。

成語造句

他一直渴望遠離塵世的喧囂,過上盥耳山棲般的寧靜生活,於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繁華都市,去到了偏遠的山林之中。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許由。許由是一位品德高尚、才華出衆的賢士。 當時,堯帝年老,正在尋找合適的接班人。他聽聞許由的賢名,覺得他是個可託付天下之人,於是便派人去邀請許由,想把天下讓給他。 許由得知堯帝的意圖後,卻並不願意接受。他覺得自己的志向並不在此,治理天下並非他所追求的。於是,許由便婉言拒絕了堯帝的好意。 然而,堯帝並沒有放棄,他再次派人勸說許由。這一次,許由感到非常煩惱和困擾。他覺得自己只是想要過一種簡單、寧靜的生活,不想被這些世俗之事所煩擾。 爲了表明自己的心志,許由去到潁水之濱,用潁水洗耳,他想要洗淨那些塵世的紛擾。而他的朋友巢父正好牽着牛經過這裏,看到許由在洗耳,便問他原因。許由就把堯帝要讓天下給自己的事情說了出來。 巢父聽後,不但沒有同情許由,反而責備他說:“你若是真的不想接受,就應該遠遠地避開,而不是在這裏洗耳,污染了我這將要用來飲水的牛。”說完,巢父便牽着牛去了上游。 許由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他最終選擇了遠離塵世的喧囂,到箕山隱居起來。他過着盥耳山棲的生活,與自然爲伴,不再理會世間的紛紛擾擾。 許由這種不慕權貴、追求自由和寧靜的精神,被後世的人們傳頌和敬仰。他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流傳千古。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許由這樣堅守自己內心、不爲名利所動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讓人們在面對各種誘惑和抉擇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而“盥耳山棲”這個成語,也正是因爲許由的這段經歷而產生。它形容那些不願意參與世俗事務,追求隱居和自由生活的人。這個成語不僅是對許由的一種紀念,更是對一種高尚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它提醒着人們,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裏,要保持自己內心的純淨和寧靜,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左右,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盥耳山棲-成語圖片

盥耳山棲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