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木含悲
成語拼音
- fēng mù hán bēi
風木含悲成語解釋
-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養的悲傷。
典故出處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成語典故
- 先父公弼,作宦黃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風木含悲,年來獨與妻房柳氏,諧其伉儷。★明·汪廷訥《獅吼記·敘別》
成語造句
- 他突聞父親離世的消息,一時之間,整個人呆若木雞,心中風木含悲。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韓伯俞。韓伯俞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爲命。
韓伯俞的母親對他寄予厚望,從小就嚴格教導他。韓伯俞十分孝順,對母親的教誨也是言聽計從。在母親的培養下,韓伯俞勤奮好學,品行端正。
日子一天天過去,韓伯俞逐漸長大成人。有一次,韓伯俞犯了一個小錯誤,母親十分生氣,拿起一根木棍就打了他一下。韓伯俞默默地承受着,沒有絲毫怨言。又過了一段時間,韓伯俞又犯了一個類似的錯誤,母親再次打他,這次韓伯俞依然沒有爭辯。
然而,隨着時光的流逝,韓伯俞的母親漸漸老去。有一天,韓伯俞又犯了一個小失誤,母親一如往常地舉起木棍要打他。可這次,當木棍落在韓伯俞身上時,他卻突然放聲大哭起來。母親十分驚訝,忙問他爲什麼哭。韓伯俞哽咽着說:“以前母親打我,我覺得很疼,但我知道那是母親對我的教導和愛。而這次,母親打我,我卻感覺不到疼了,我知道母親已經年老體弱,沒有力氣了,我害怕失去母親,所以我才如此悲傷。”
母親聽了韓伯俞的話,也不禁潸然淚下。她緊緊地抱住韓伯俞,心中感慨萬千。
後來,韓伯俞的母親還是因病離開了人世。韓伯俞悲痛欲絕,每當他想起母親對他的養育之恩和教導之情,心中就充滿了無盡的痛苦和思念。他常常獨自對着母親的遺物黯然神傷,就如同那風中的樹木,飽含着無盡的悲傷。
“風木含悲”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形容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養的悲傷。就如韓伯俞一般,他對母親的深情和懷念,成爲了這個成語最生動的註解。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孝子故事還有很多。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孝順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有許多關於孝子的典故,如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溫席等,他們的事蹟無不體現着對父母的敬愛和感恩之情。而在現代社會,我們也應該傳承和弘揚這種美德,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讓他們在晚年能夠享受到天倫之樂。
“風木含悲”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它提醒着我們要時刻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追悔莫及。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詮釋孝道,讓這份深情在世間永遠傳承下去。
風木含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