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濟急
成語拼音
- fú wēi jì jí
扶危濟急成語解釋
- 猶扶危濟困。
典故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鉅,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災難面前,衆多志願者挺身而出,他們四處奔走,籌集物資,真正做到了扶危濟急。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陷入了動盪與危機之中。這個國家連年遭受自然災害,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饑荒和疾病四處蔓延。
在一個偏遠的小鎮上,住着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心地善良,看到鄉親們遭受苦難,心中十分不忍。李明雖然家境也不富裕,但他總是儘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更困難的人。
有一天,隔壁的老奶奶因爲飢餓病倒在牀,家中已經沒有任何食物。李明得知後,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家中僅存的一點糧食送給了老奶奶,讓她能夠果腹。
又有一次,一個孩子在玩耍時不小心摔斷了腿,但是家裏沒有錢請大夫。李明四處奔走,找鄰居們借錢,終於湊齊了醫藥費,讓孩子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幫助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善舉也在鎮上傳開了。大家都對他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有一天,鎮上爆發了一場嚴重的疫病,許多人都被感染,生命垂危。李明心急如焚,他四處尋找草藥,試圖找到治療疫病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一位遊歷到此的神醫。神醫被李明的善良和執着所打動,決定幫助他一起救治百姓。
他們日夜不停地研究草藥配方,終於找到了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李明和神醫不辭辛勞地爲每一個患者診治,將他們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在李明的努力下,小鎮上的疫病逐漸得到了控制,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恢復了正常。他的事蹟傳到了其他地方,人們紛紛稱讚他的扶危濟急之舉。
後來,這個國家的國王也聽聞了李明的故事。國王深受感動,他意識到國家正需要這樣有愛心、有擔當的人。於是,國王親自召見了李明,並賜予他豐厚的賞賜和榮譽。
李明並沒有因爲這些賞賜而驕傲自滿,他依然保持着那顆善良的心,繼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激勵着更多的人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扶危濟急。
正如《禮記·訪記》中所說:“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李明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扶危濟急的真正含義,成爲了人們心中的楷模。他的善舉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前行的道路,也讓這個陷入困境的國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扶危濟急-成語圖片